從一草一木看公園城市的詩意生活 “你好科學”科學講壇走進棠外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成都,一座千年來從未更名的城市,被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吟誦。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為助力成都市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fā)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qū),3月15日上午,“你好科學”科學講壇第三期青少年系列活動在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開講。
活動邀請到植物科普作家孫海,作為城市自然觀察的實踐者和宣傳者,孫海為同學們帶來了以“草木的理想國——家鄉(xiāng)自然觀察和植物文化”為主題的科普講座,通過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讓廣大青少年親近自然、觀察自然、尊重自然,更加熱愛家鄉(xiāng)的自然生態(tài)發(fā)展。
“街巷里的四季”“杜甫的草堂自然筆記”“一種讓杜甫念念不忘的消夏美食”“植物文化和自然教育”,孫海通過多元的切入方式精彩開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喚醒大家對自然界的好奇和對植物美的重新認識,也讓大家對建設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有更直觀的感受。
講壇中,孫老師先以多組生長于成都的常見植物圖片互動,開啟了此次課堂,同學們在接收知識的同時,也對這些美好的植物產生了濃濃的好奇。隨后,孫老師提出了幾道有關植物的隨堂小測試,大家都興趣濃厚,連連舉手。
緊接著,孫老師以“杜甫建草堂用什么植物蓋屋頂”“杜甫最喜歡的樹有哪些”等趣味易懂的問答豐富話題,讓大家深切感受詩句中的一草一木,并在最后點出植物文化和自然教育升華主題。
孫海老師的分享,讓那些在成都常見但容易被大家忽視的美麗植物在同學們心里有了姓名。大美成都隨處可見的青綠之景,其實只要稍一留心就會被我們發(fā)現(xiàn)。“你好科學”科學講壇青少年系列活動也想通過科普力量,為成都不斷發(fā)揮公園城市生態(tài)價值,努力探索山、水、人、城的和諧相融貢獻力量。由成都市科協(xié)和成都市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開講的“你好科學”科學講壇,還會持續(xù)開講,將科技理念共創(chuàng)共享,聯(lián)動科學美好未來。
本期講壇更多精彩視頻請關注科普熊貓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