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視頻 | 打卡公園 逛耍覓寶 不負秋日好時光
隨著成都全域恢復正常生活,煙火成都正逐步歸來。眼下成都的多個景區(qū)公園都已恢復對外開放。9月,秋高氣爽,正是出門看公園城市美景、聞沁人心脾花香、感受天府文化魅力的時候。成都的公園,串起了這座千年古城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是成都人眼中的城市地標、顏值擔當,也是一本厚重的歷史典籍。走進公園,就能邂逅一段蜀地的文化歷史,恍如在時空往來穿梭。

一尊雕塑 解密“彭”城“鼓”文化
在彭州市區(qū)最具代表性的老牌公園——彭州園里,景致如畫。坐落在彭州市天彭鎮(zhèn)金彭西路的彭州園,占地200余畝,建園已經(jīng)有30多年的歷史,擁有豐富的公園文化歷史內(nèi)涵。進園之后映入眼簾的一個巨大的雕塑就十分吸睛——代表彭州人民拼搏進取精神的雕塑,取名為“彭人擊鼓”。這一雕塑以前擺在進入彭州境內(nèi)的必經(jīng)節(jié)點處,后來才被移到了彭州園內(nèi)。

水清岸綠的彭州園景致
彭人擊鼓這一雕塑的來歷頗有趣味,得從彭人與鼓的淵源說起。仔細觀察彭州的“彭”字,人們不難看出人與鼓之間的關(guān)系。在甲骨文中的“彭”字,上面明顯是一個人的形象,雙手高舉,正在用力打下面的鼓,而“鼓”正立于鼓架之上。右邊的三撇則表示擊鼓的反復次數(shù)——“彭,彭,彭……”,連鼓聲都包含在文字中了,自此,彭人就與“鼓”有了不解之緣。
歷史上,彭州自古是古蜀國建都立業(yè)之地,自秦漢以來,建縣設(shè)郡達2000多年。史書上有彭人參加武王伐紂的記載,古彭先人站在正義的一方,名垂史冊。當時,商紂王昏暴,民不聊生,周武王姬發(fā)聯(lián)合8個部落討伐殷商,其中就有彭國人參加。彭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聽到背后傳來家鄉(xiāng)獨特的鼓聲,便奮勇殺敵,勢不可擋。如今,彭人擊鼓的雕像就安放在彭州園內(nèi),這雕塑也象征著今日彭州人依舊鳴鼓而進、奮進鼎新的精神。

彭人擊鼓
除了歷史典故,彭州園里的花景也十分知名。盡管現(xiàn)在并非賞花季,但彭州園里的幾處花廊可是彭州人心目中春夏賞花打卡的不二之選。園內(nèi)有一個很出名的網(wǎng)紅打卡地——紫荊牌坊。每年六七月份開始開花,正當花期的時候,這里是一條紅紅的長廊,市民朋友都喜歡到這里來打卡。此外,彭州園還有個園中園叫牡丹園,牡丹園占地有十多畝,里面有五六十個牡丹品種。有從洛陽、菏澤引進的出名品種,每年四月的時候牡丹花期盛放。
除了彭人文化、賞花文化、在彭州園里你還可以感受濃郁的紅色文化。公園的西北角專門設(shè)立了紅色文化長廊,彭州當?shù)馗锩攘业暮喗楹凸适略谶@里都能得以了解。

位于彭州園紅色文化長廊內(nèi)的何秉彝烈士像。何秉彝,字念慈,四川彭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5月30日,參加“五卅”示威游行,遭帝國主義巡捕鎮(zhèn)壓,中彈犧牲。時年23歲。
一塊石頭 承載著古蜀人的“大石崇拜”
成都市區(qū)的文化公園可是不少“老成都”們平日里休閑歇息的好去處。文化公園位于成都市琴臺路,緊鄰青羊?qū)m,于1951年在原二仙庵舊址上改建而成。公園內(nèi)有十二橋烈士墓,是紀念在成都解放前夕36位被國民黨特務(wù)秘密殺害的烈士陵墓。多年以來,文化公園主要是以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為主的綜合性公園,被譽為“老成都人的后花園”。除了人們熟知的荷花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外,里面還深藏著一件寶貝,據(jù)說就在公園的最高點處,是千年古蜀文化的代表物之一。

俯瞰文化公園
爬上幾十階臺階,在公園的最高點——支磯山上的支磯亭內(nèi),立著一塊底大頭小、狀如織梭的石頭,名為支磯石。支磯石是1958年從支磯石街遷到文化公園里的這塊石頭高2.12米、寬0.8米,尾大頭小,呈褐色。支磯石的外表看上去和普通山石沒有什么區(qū)別,但要說到來歷就不一般了。追溯這塊石頭的來源,要從神話故事講起。傳說這支磯石是天上的織女用來支撐織布機的墊腳石。而坊間關(guān)于支磯石的故事傳說還主要與兩個人有關(guān),一是蜀人嚴君平,第二個人物是張騫。
據(jù)傳,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到達大夏,然后帶回了一塊石頭,歷經(jīng)千辛萬苦拿回給蜀人嚴君平看。張騫說,他順著河源走到盡頭,見到一個女子在織錦,一個男的在役牛,便問他們這地名叫啥,女的說這里不是人間,你怎么會來?你把這塊石頭帶回去,問西蜀嚴君平,他會告訴你到了什么地方。嚴君平表示,去年看到克星侵入牛郎織女星座時,心里很奇怪,原來那正是到達天上星座的日子,它是天上織女的支磯石?。?/p>

支磯山上的支磯石
而傳說終歸是傳說,經(jīng)過考古學家研究,這支磯石既不是天上織女墊織機的天石,也不是天上墜落的隕石,而是西蜀原始部族或奴隸時代,人們?yōu)榧o念祖先或祭祀需要的特定場合豎立的大石頭。支磯石代表了古蜀先民對大石的崇拜和祭祀活動的興盛。此前,支磯石一直立于支磯石街,1958年移入成都市文化公園內(nèi)但并未向公眾開放。直到2020年眼前的支磯山區(qū)域打造換新正式開放,支磯石才終于得以“解封”。
檐卜風清醉騎香,滿身花影踏斜陽。九月的成都處處鳥語花香,正是出行游玩的好時節(jié)。在舒心愜意的時光里,不妨到充滿著人間煙火氣的街頭、厚植文化歷史基因的公園里走一走??炊取珗@城市頻道記者了解到,目前所有已開放公園都已對公共設(shè)施開展了定期的消殺工作,同時在每個園區(qū)出入口設(shè)置了防疫措施。市民游客出行也請做好健康防護措施,合理安排規(guī)劃行程,盡量避開出行高峰時段。
看度—公園城市頻道記者:程彥峰
編輯:馮天賜
版面編輯:鄧海燕
責任編輯:張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