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聚焦“成都生活”:成都變了嗎?
近日,新華社發(fā)表文章《成都變了嗎?》聚焦“成都生活”。文中通過“新”“老”照片對比,生動展示了成都人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
一直以來,成都以休閑和舒適為人稱道,“成都生活”甚至成為了一種大家所向往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人涌向這座城市,到2021年底,成都常住人口已突破2119萬,超越了廣州、深圳。
不可否認,人口的快速增長讓擁有悠久歷史的成都正發(fā)生著巨大變化,城區(qū)邊界越走越遠,城市建設(shè)日新月異。所以,總有人擔心,成都變得不那么“成都”了,成都的生活也不那么“成都生活”了。
要了解一座城市,就需要了解居住在此的人們,答案也許就藏在新華社多年來用鏡頭記錄的成都人的生活里。

▲2010年7月11日,成都首屆自行車車迷健身節(jié)在雙流舉行,來自四川省內(nèi)外近千名自行車愛好者歡聚一堂。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2022年5月24日,父子倆在成都環(huán)城綠道-青龍湖濕地公園段騎行。新華社發(fā) 馬騰 攝
成都人的騎行熱情未變,變化的是熱度拓展到覆蓋全年齡段的騎行大軍。今年年初,隨著總長100公里、由121個特色生態(tài)公園和78個景觀橋梁串聯(lián)而成的環(huán)城綠道“上新”,綠道騎行成為很多家長的帶娃首選。

▲1984年3月16日,成都市職工業(yè)余長跑隊主辦“新蓉城”馬拉松比賽。參加比賽的有工人、農(nóng)民、教師、工程師、干部、學(xué)生和待業(yè)青年等140多人,盛況空前。新華社記者 陳捷 攝

▲2022年5月8日,市民在成都錦城湖綠道跑步。成都目前已累計建成各級綠道5188公里。未來五年,成都計劃每年建設(shè)“回家的路”社區(qū)綠道1000條。新華社發(fā)
公園城市示范區(qū)建設(shè)的“新花樣”不僅帶動了騎行大軍,也讓成都的跑步族群日漸龐大。不斷增多的深入城市社區(qū)的綠道、公園,讓成都人隨處都能“說跑就跑”。

▲2002年3月18日,一種新的街頭足球——四人制充氣墻足球在成都市格外流行。充氣墻足球?qū)龅匾蟮?,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也很小,據(jù)介紹目前在歐洲十分流行。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2022年5月28日,市民在錦城湖公園立交橋下的籃球場打球。當綠道與立交橋相交,橋下的空間被充分利用了起來,成為具有成都特色的街頭籃球場地。新華社發(fā) 馬騰 攝
自建設(shè)公園城市示范區(qū)以來,成都逐步在公園綠道、城市“金角銀邊”植入全民健身場地設(shè)施,僅去年一年,成都就完成了50個“社區(qū)運動角”、200處“綠道健身新空間”等全民健身項目的實施。

▲1980年9月1日,成都錦江攔江大壩于不久前建成攔水,并開始放舟游覽。新華社記者 陳捷 攝

▲2021年8月16日,市民在成都江灘公園內(nèi)體驗皮劃艇。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隨著設(shè)施的不斷完善和運動場景的逐漸豐富,成都市民運動休閑的選擇也不斷拓寬。除了泛舟水上,成都的很多公園都能來一場一家人同“船”競技的皮劃艇項目。

▲2004年9月29日,兩位顧客在成都市一家戶外用品店選購帳篷。遠足野外,戶外露營,走近山林,呼吸新鮮空氣,成為假期新時尚。新華社記者 史春東 攝

▲2022年5月24日,在青龍湖濕地公園露營的成都市民。據(jù)統(tǒng)計,青龍湖濕地公園成為成都人“五一”露營人氣王,客流量超46萬。新華社發(fā) 馬騰 攝
目前,成都各類公園總數(shù)已達1414個,森林覆蓋率超40%。如果說過去成都人露營,還需要遠足入林,現(xiàn)在則只需要在“家門口”撐開天幕、搭起帳篷,便能滿眼盈綠,悠然自得。

▲2010年10月6日,成都首屆“綠道帳篷節(jié)”在郫縣農(nóng)科村開幕。參加帳篷節(jié)的露營愛好者在農(nóng)科村聽江路上將上百頂帳篷一字排開,布滿了近三公里長的河岸。新華社發(fā)

▲2022年5月24日,一場親近自然的小朋友生日派對正在成都公園內(nèi)的露營地進行。新華社發(fā) 馬騰 攝
露營從遠游變成了家門口的活動,隨之開展的休閑活動也越來越豐富。

▲左圖:1960年7月15日,周末之夜,在成都市人民公園里,人們在被“七里香”、薔薇花所繚繞的露天舞池跳舞。新華社記者孫忠靖攝/右圖:2021年5月9日,市民在成都一處露營地內(nèi)參加搖擺舞活動。圖據(jù)HiSwing搖擺成都
成都人的舞步、舞池也在持續(xù)更新,從露天廣場跳進了公園綠道,不變的是在音樂助興下的歡快起舞。

▲1982年4月22日,成都動物園里,小學(xué)生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觀賞和了解鸚鵡、紅嘴玉等益鳥的習(xí)性,接受愛鳥、護鳥的文明教育。新華社記者 金勖琪 攝

▲2022年4月23日,在環(huán)城生態(tài)公園錦城湖舉辦的春日觀鳥活動。圖據(jù)鄉(xiāng)野走廊
眼下,成都的綠化面積越來越廣,飛經(jīng)這里的鳥兒會把公園綠地作為首選棲息地,正因如此,在城市公園常見到一些珍稀鳥類。僅2021年,成都就新增了野生鳥類記錄10種。

▲1997年8月4日,成都青石橋花市,一位老師在輔導(dǎo)小朋友寫生。新華社記者 楊華 攝

▲2022年4月3日,一位小朋友在桂溪公園寫生。新華社發(fā)
關(guān)于如何親近自然、觀察生活之美,小朋友們有了更多的想法。而關(guān)于如何定格幸福時刻,新人們也有了更多選擇。自2021年5月20日成都首批6個公園式婚姻登記中心開始運行以來,已辦理婚姻登記7萬余對。

▲2003年9月5日,一對新人在成都活水公園內(nèi)拍攝婚紗照。新華社記者 楊三軍 攝

▲2021年9月9日,多對新人在成都中和濕地公園拍攝婚紗照。新華社發(fā)
如果說公園式生活是成都人對公園城市示范區(qū)建設(shè)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是對“成都生活”的延伸和豐富,那么,“園”外又如何呢?

▲1961年3月26日,成都杜甫草堂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迎接著絡(luò)繹不絕的游客。新華社記者 孫忠靖 攝

▲2021年6月30日,人們在擁有百年歷史的鶴鳴茶社喝茶休閑。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茶館,是了解成都人的一個“窗口”,是成都人深入骨髓的生活習(xí)慣。在成都,新茶館還在不斷涌現(xiàn),延續(xù)百年的老茶館依舊門庭若市。

▲2003年11月3日,成都市一家百貨商場設(shè)立了蓉城首個“老公寄存處”?!袄掀拧比绻谏虉鰞?nèi)消費累計超過200元,便可憑收銀條讓老公免費享用一杯價值25元的咖啡。新華社記者 楊三軍 攝

▲2022年5月22日,“啡常橙意”主題咖啡市集成為市民們聚會休閑的場所。新華社發(fā)
二十年的時間里,咖啡在成都從“老公寄存處”變成了呼朋引伴的聚會地,目前,成都咖啡館的數(shù)量已超4000家。在成都,coffee or tea早已不再是一個選擇題。

▲1995年4月6日,武侯祠舉辦的“三國文化陳列”展覽,展出了在成都附近出土的珍貴文物“漢末三國陶馬”。新華社記者 熊汝清 攝

▲2022年5月17日,參觀者在成都博物館文創(chuàng)商店選購商品。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2022年5月24日,小朋友們在成都博物館“一支鉛筆誕生的世界:動漫原畫特展”體驗動漫線描。新華社發(fā) 馬騰 攝
截至目前,成都共有博物館169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115家。對成都人來說,博物館一直都是“成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3年9月9日,香港雪曼藝文院院長佘雪曼先生在其故鄉(xiāng)四川省的省會成都舉辦書畫展覽。新華社記者 金勖琪 攝

▲2022年5月20日,市民參觀2021成都雙年展。本次雙年展在成都市天府美術(shù)館和成都市當代藝術(shù)館舉辦,兩館的展廳數(shù)量達到60個,面積超70000平米。新華社發(fā) 馬騰 攝

▲2022年5月20日,在2021成都雙年展現(xiàn)場拍結(jié)婚紀念照的新人。自2021年11月開幕以來,總觀展人次已接近70萬人次。新華社發(fā) 馬騰 攝
多元豐富的展示空間、追求創(chuàng)新的藝術(shù)氛圍,以及樂于享受生活、隨時準備擁抱潮流的成都市民,正在將整座城市變成一個巨大的藝術(shù)公園。

▲2000年2月6日,喜歡讀書的蓉城人來到成都購書中心里看書。成都大小書店門庭若市,為都市增添了許多文化氣息。新華社記者 陳凱 攝

▲2000年7月4日,剛放暑假,成都市西南書城少兒廳里就熱鬧了起來。大廳里隨處可見或坐或臥專注于圖書的孩子,少兒廳仿佛就成了一個小小的少兒圖書館。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2020年7月31日,暑假期間在成都鐘書閣書店閱讀的孩子。新華社發(fā)

▲2022年4月20日,讀者在成都中信書店選購書籍。坐落于成都興隆湖畔的中信書店共收納近萬冊書籍,書店四周被碧水青草環(huán)繞,臨湖一側(cè)是一面大大的玻璃幕墻,一直延伸至水下。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愛讀書的成都人還把讀書這件“小事”做到了第一。2021年,成都城市閱讀空間增至401個,實體書店數(shù)量3600家,居全國第一。
城市由物質(zhì)塑造,也由理念鑄就。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從物質(zhì)上改變了城市的空間,也從理念上對城市為居民提供的可能性進行了再界定。從這點來說,成都確實變了。
但正如你所看到的,成都的變化,源自對幸福美好生活的不變向往,出于讓人們有機會過上更好生活的初心。
所以,成都變了嗎?也許答案已在你心中。
看度-公園城市頻道記者:程彥峰
編輯:朱書婉
版面編輯:孫雨彤
責任編輯:雷啟枝
值班總監(jiān):何靜
審核: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