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生”不息|新增51種鳥!《成都鳥類名錄》2023版正式發(fā)布
為科學(xué)反映成都鳥類多樣性情況,定期發(fā)布成都鳥類更新數(shù)據(jù),為廣大觀鳥愛好者提供成都鳥類參考信息。成都分別于2016年和2021年編寫并修訂發(fā)布《成都鳥類名錄2016版》(即《成都鳥類名錄1.0》)和《成都鳥類名錄2021版》(即《成都鳥類名錄2.0》),分別記錄鳥類466種和516種。
2023年初,在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shè)管理局和成都市自然保護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等單位指導(dǎo)與支持下,成都觀鳥會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相關(guān)學(xué)者和資深觀鳥愛好者組成成都鳥類名錄修訂小組,開展名錄修訂工作。
《成都鳥類名錄》1.0和2.0均由朱磊博士領(lǐng)銜編寫和修訂,本次3.0修訂工作由闕品甲博士領(lǐng)銜進(jìn)行。
修訂工作在《成都鳥類名錄2.0》的基礎(chǔ)上,對成都境內(nèi)鳥類記錄進(jìn)行整理和審核,形成《成都鳥類名錄2023版》即《成都鳥類名錄3.0》。
棕背田雞(Zapornia bicolor)何既白/攝
小濱鷸(Calidris minuta)汪凌/攝
記錄整理主要包括各個渠道獲得的2021年《成都鳥類名錄2.0》發(fā)布以來的鳥種新記錄和未被2021年《成都鳥類名錄2.0》收錄的過往記錄等兩個部分。
記錄審核以觀察記錄、論文發(fā)表和影像資料等為依據(jù),修訂小組據(jù)此進(jìn)行核查和評議,最終確定名錄鳥種名單。
《成都鳥類名錄》1.0-3.0記錄鳥種情況
經(jīng)整理和審核,截至2023年3月31日,成都境內(nèi)分布有鳥類22目79科566種,其中非雀形目計有36科242種,雀形目43科324種。成都鳥類約占全國總數(shù)的39.17%(566/1445),約占四川省總數(shù)的74.77%(566/757)。
黑腹濱鷸(Calidris alpina)張迎慶/攝
白腹隼雕(Aquila fasciata)朱暉/攝
鷹雕(Nisaetus nipalensis)余歡/攝
經(jīng)修訂小組討論認(rèn)為,原2.0版中收錄的白眉藍(lán)姬鹟缺乏充分證據(jù)支持,應(yīng)為玉頭姬鹟亞種的誤認(rèn),因此不再保留。
相較2021年的《成都鳥類名錄2.0》,《成都鳥類名錄3.0》新增鳥種記錄51種。新增記錄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種,既灰胸藪鹛(Liocichla omeiensis),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種,包括棕背田雞(Zapornia bicolor)、鷹雕(Nisaetus nipalensis)、白腹隼雕(Aquila fasciata)、白頭鷂(Circus aeruginosus)、三趾啄木鳥(Picoides tridactylus)、紅腹山雀(Poecile davidi)、云雀(Alauda arvensis)、褐胸噪鹛(Garrulax maesi)等。其中紅腹山雀和灰胸藪鹛亦為中國特有鳥類。至此,成都已記錄鳥類中共涉及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8種,中國特有鳥類23種。
大樹鶯(Cettia major)周波/攝
嘰咋柳鶯(Phylloscopus colly bita)袁宏宇/攝
褐胸噪鹛(Garrulax maesi)陳豆豆/攝
編輯:鄧莎
責(zé)任編輯:馮天賜